理论学习参考
——“最多跑一次”改革学习资料
2018年第11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18年11月28日
目 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 1
●法治视野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6
●“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12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
浙教人〔2018〕105号
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全面落实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切实优化教育服务,进一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现就推进我省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按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到学校各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全面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着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服务,使师生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学校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各高校要强化“用户”意识,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管理理念,减少审批事项,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校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在一些重点部门和师生关注度高的事项中率先突破,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部门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系统梳理,分类要求,分步快走。以学校“小微权力清单”为基础,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到学校各部门办事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制订校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规范办事要件,因事制宜、分类施策,对各类办事事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分批公布。
3.功能互补,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层级,坚持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功能互补,推广集中统一办理、协同办公模式,推动实体校务服务大厅和校务服务网融合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整体提高网上办理水平,实现师生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三)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全面梳理公布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到学校各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校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高频校务服务事项(办件量占总办件量前80%的事项)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2019年6月底前,实现80%以上的校务服务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全部高频校务服务事项开通网上申请渠道;到2019年底,实现全部校务服务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并开通网上申请渠道,其中50%以上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校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掌上办事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加快校务服务事项目录梳理。完成对学校“小微权力清单”的系统梳理,精简归并后形成校务服务事项目录并予以公布,统计办件量占总办件量前80%的高频校务服务事项,锚定重点工作目标。参照《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第1部分:总则》(DB33/T2036.1—2017)和《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规范》(GB/T36114—2018),对校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结合校务公开,构建统一规范、动态调整的校务服务事项数据库。
(二)实现校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借鉴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的经验做法,组织数据来源部门编制校务服务数据目录,推动学校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建立数据仓,不断充实校务服务大数据。
(三)推进校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利用跨部门业务协同和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出减权放权、联办合办等优化办事流程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减少前置条件、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有效避免师生在办事过程中重复填写表单和重复提交证明。
(四)完善统一校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学生事务中心迭代升级,加快现有校务服务系统整合,建立满足“一网、一门、一次”要求的“一站式”校务服务大厅和校务服务网。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快递送达”和“跨部门一件事情联办”改革,通过设置网上办理体验区、无人自助终端、智能自提柜等自助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逐步实现校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
(五)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数据进校园。推动师生到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进校园,推进部分政务数据向高校有序开放,加快校务服务网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无缝衔接,实现校内校外“一网通办”。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扎实建设“清廉学校”具有重大意义。各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紧行动,学校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加快推动改革落地。
(二)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各校要抓紧成立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制订时间表、任务书,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形成合力,工作专班成立文件、校务服务事项目录、高频事项目录等有关材料于2018年12月底前报省教育厅“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备案。
(三)强化考核监督,加大推进力度。各校要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专项督查制度,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学校,要启动追责机制,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各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有关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时准确发布改革进展和政策解读,正确引导师生预期、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创新师生参与机制、拓宽师生参与渠道,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浙江省教育厅
2018年11月8日
法治视野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俞世裕
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为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快速推进并取得实效,既是一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改革与法治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开创了法治浙江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全新局面。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
一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努力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依法谋划推进改革。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改革工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改革决策伊始,就依法界定“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内涵主要指授益性行政行为,并明确“最多跑一次”是除法定程序规定和行使权利外,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尽可能少跑腿、跑一次腿甚至不跑腿,为改革提供了基础规则。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问题上,区分受理和收件在行政法上的不同法律后果,区分一个部门实施和两个以上部门实施的事项,实事求是提出分类处理的法律意见。在“减证便民”工作上,既考虑证明在确定法律关系上的证据价值,又依法提出“三个一律取消”,即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凡是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凡是能用非证明形式替代的一律取消,大幅度削减证明事项,在全国率先编制《需要办事群众(企业)提供的证明目录》,各级各部门需要办事群众(企业)提供的证明事项减少幅度达58%。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设立行政复议局“一口对外”,属地办理行政案件,强化行政承诺履行情况的法制审查,强化改革涉及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强化改革中暴露出来的法律问题的分析研判和指导反馈,防范改革法律风险。
二是修法扫除制度障碍。同步考虑改革推进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加强立法授权、改废和清理工作,努力为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如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推进和保障桐庐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定,按照法定程序对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作出调整,就实施“一口受理”、告知承诺制、许可权委托、相对集中许可权等事项进行一次性授权。省政府制定修订《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对电子材料法律效力、环境影响登记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市场中介机构行为规范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全面开展与改革要求不相符的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涉及的文件进行专项清理。仅2017年集中清理期间,全省就清理地方性法规57件、规章79件、规范性文件5747件,进一步扫除了阻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绊脚石”和“制度藩篱”。
三是制法巩固改革成果。法作为制度化的构成物,具有使重大行政决策正当化、公开化、法定化,并赋予其国家强制力的功能。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破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立法”顶层设计,努力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今年,我省将制定《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力争将改革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并在地方立法权限内积极寻求突破,努力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法治利剑”,让改革跑得更加顺畅,跑出新的加速度。同时,在制定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严把法制审核关,依法排除违法干预市场主体活动、违规设立审批前置事项、变相设立备案许可事项、增设审批环节和行政流程、不合理规定证明材料、人为设置数据共享障碍、推卸监管主体责任等与改革精神相悖的条款,从制度源头上杜绝行政管理环节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的现象。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改革,为建设法治浙江尤其是法治政府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动能。
一是引领法治理念更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蕴含了改革的普遍性规律,同样对法治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人民群众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内在统一。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实践证明,凡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搞得好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的满意度也相应大幅提升。又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开拓法治政府建设的视野和格局。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站在地方治理的高度,进行系统化改革和综合性施策,加强有效制度供给,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同样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方法论。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务求工作实效。基于法治政府建设短板和关键在基层的认识,今年省政府制定实施《县乡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系统谋划了九方面重点任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着力解决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培育一批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最佳实践”。
二是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最多跑一次”改革确立了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的目标,其实质就是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在价值取向上与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法治政府是一致的。办事服务的“最多跑一次”体现了“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最大限度削减微观领域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了现代政府职责体系。如省政府发布2017年版的《浙江省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全省公告执行的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从2016年的516项减少到459项,其中省级执行的事项进一步减少到239项。咨询投诉的“一号响应”和执法监管“一次到位机制”体现的是“放管结合”,以“整体政府”概念对外,强化政府内部协作配合和扁平化管理,推动政府有效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减少监管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防止监管失职,也防止监管扰民。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全面涵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层级和公共服务机构,必然要求对政府职责进行全面审视和重构,并以地方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打通行政管理的“堵点”“痛点”,推动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有限政府、有为政府。
三是倒逼权力规范运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权力运行方式的革命,在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同时,扎紧了依法行政的“制度笼子”,有利于建设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审批制度改革和“四张清单”编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办事事项,优化行政管理流程,通过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进一步压缩由于程序繁琐、环节复杂造成的权力寻租空间,使得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顺畅。“最多跑一次”改革将“跑一次”作为最直观的评判标准,通过公开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加强政府内部考核监督,支持人大政协开展专项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司法监督,倒逼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正文明。“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支撑,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打造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和统一公告平台,进行网上晒权、行权、制权,对行政权力运行实现全程留痕、全程监控,使得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高效透明,为打造智慧政府、阳光政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为浙江省法制办主任)
“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韩颖龙
一部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找准改革突破口。“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坚定不移推进“八八战略”、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大创新,是深化和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
“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
传统审批环节多、材料多、往返多,企业有意见,群众多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解决以往政府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众所周知,“放管服”、简政放权是近年来国务院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而行政审批制度是这项改革的突破口。“最多跑一次”无疑是对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化和落实,倒逼政府自身的改革,清理政府审批事项,进一步增强政府审批事项的严肃性,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府机构改革,用“最多跑一次”倒逼机构改革,检验部门职能,该放的放、该减的减、该并的并,科学合理设置部门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梳理政府职能、权力边界,依法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权力,对政府权力形成约束,使权力的边界更加清晰,让“有形之手”更好发挥作用。
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抓住了民生这个根本,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了政府自身改革这个关键,落实了“放管服”改革这个具体行动;抓住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创新载体,体现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举措。“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效能建设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优质服务,是政务服务改革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效能建设,以更好地利企便民、提高服务效率,是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关键。
强化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意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这是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满足群众需求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要有“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方式、工作理念、服务方法,还要有“互联网+政务服务”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强化了部门服务意识。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部门主动作为,立足现有条件,主动厘清本部门的办事项目、办事程序等,将能够纳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的全部纳入,不能纳入的也要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和程序去做。同时通过优化流程促使政务服务部门协同联动,通过转变传统审批方式,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基本流程和办事依据,简化繁琐手续,推进政务服务协同化、便捷化和智能化。
强化了信息标准化意识。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加快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数据共享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政务服务大数据技术、协议、标准等规范,统一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编码、处理、共享和交换标准。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信息采集、分类、发布、公开和共用等标准,健全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必须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发挥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对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切实做到“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条块分割”为“整体联动”、“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让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
“最多跑一次”,倒逼作风转变
“最多跑一次”不仅是量性规定,是政府的承诺,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牵住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目标,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改进作风,检验作风,让群众受益、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最多跑一次”,紧紧抓住服务窗口建设这个关键,大力推行一个窗口进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事模式,把转变作风落实到服务窗口建设上,把方便群众办事作为突破口,把提高办事效率作为重点,着力提高服务窗口建设整体水平,通过“最多跑一次”把服务窗口建成为群众好办事、快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一线服务平台。
整治了庸懒散奢作风。“最多跑一次”是整治庸懒散奢作风的有力抓手。用“最多跑一次”要求,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便民服务制度,围绕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兑现承诺、依法办事、创新创造、廉洁自律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 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进一步形成转变作风的推动力和威慑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监督,切实发挥企业、基层、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监督作用,通过明察暗访、追责问责,整治庸懒散奢作风,促进作风转变。
解决好了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自身改革,给百姓、企业、政府带来共赢局面。必须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眼于为民服务,着力于解决问题,着重于转变方法,彻底摒弃衙门作风,深入到一线研究发现解决老大难问题、发展中的问题,逼着干部“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办法上来”,更多地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在接地气、办实事,解民忧、暖人心上下功夫,解决好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协办公厅)